在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,金川镍钴动力厂以优本创效为航标,紧握精细化管理与创新驱动双桨,降本、提质、创效的浪潮中领航前行,在能源利用效率、技术创新转化、全员创效理念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,为高质量发展打造强劲引擎。
精细管理:向“毫厘”要效益,变“废”为宝
走进金川镍钴动力厂,一场以精细管理为核心的攻坚战正如火如荼地展开。
推动成本“瘦身健体”,实现生产流程优化是至关重要的一环。金川镍钴动力厂全面梳理生产流程,聚焦高能耗环节,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,持续提高能源利用率,不仅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,更为绿色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“我们建立了‘目标分解—责任压实—定期回头看’的闭环管理体系。”金川镍钴动力厂党群工作室主任伏勇宏介绍,从优化高能耗设备参数,到推行物资“共享池”模式,从提升物资周转率到减少库存积压,每一项举措都精准发力,确保落到实处。
对细节的极致追求,让金川镍钴动力厂收获显著成效。将设备巡检周期从“定期”升级为“动态监测”,设备故障率同比下降10%;加强对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再利用,不断提升物资周转率,真正做到了变“废”为宝。
金川镍钴动力厂污水处理车间负责人刘磊说:“我们通过开展废水源头稽查机制,倒逼废水排放单位优化工艺控制。同时,与药剂厂家共同探索,进一步提高药剂除砷性能,降低药剂每日投加量。”
这些措施的实施,每年节约污水处理药剂成本超千万元,实现环保与经济效益的双赢。
创新驱动:技术引领,为优本创效注入新动能
创新是优本创效工作的不竭动力。金川镍钴动力厂始终坚持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”的理念,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,为优本创效提供强有力的支撑。
在镍钴污水处理站,一场“智能革命”正在悄然发生。加药机器人投入使用,彻底改变了传统人工投药的作业模式。原本需要2.5小时人工操作才能完成的任务,如今借助智能设备仅需30分钟,效率提升超80%。重金属离子水处理工杨建深有感触:“以前人工投药不仅效率低,现场粉尘还大,现在有了智能系统,环境干净了,工作效率翻了好几倍。”
液碱单耗高曾是制约金川镍钴动力厂废水处理效率提升的核心难题,也是行业普遍面临的技术瓶颈。
为破解这一难关,动力厂组建技术攻关小组,构建起“系统调研-目标锚定-要因溯源-精准施策”的全链条攻关体系,通过工艺参数矩阵分析与现场实况动态监测,技术攻关小组精准定位到影响液碱消耗的关键症结,为后续靶向优化奠定基础。
技术攻关小组组长张彩云分享这次攻坚历程时表示:“液碱单耗高是行业通病,为找到解决方案,我们开展了百余次试验,最终通过优化反应参数,在确保排口pH值稳定的前提下,实现液碱投加量的大幅减少,直接节约成本400余万元。”
全员创效:文化浸润,激活“一池春水”
优本创效绝非管理层的“独角戏”,而是全体员工的“大合唱”。金川镍钴动力厂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和培训,进一步增强员工成本意识和创新意识,营造全员参与优本创效的良好氛围,激活了企业发展的“一池春水”。
文化宣贯成为凝聚共识的“黏合剂”。班前会剖析降本案例,安全会征集创新点子,已成为各车间日常。供电车间职工郭祥感慨:“各车间创新推出‘千次操作无差错’专项竞赛与创效激励机制等系列举措,推动员工实现从‘旁观者’到‘参与者’的角色蜕变,这种转变是最珍贵的收获。”
金川镍钴动力厂还以“微节约”理念为抓手,将“一度电、一滴水、一张纸”的“微节约”理念融入员工日常,让点滴节约汇聚成优本创效的磅礴力量。伏勇宏说:“当员工意识到自己的每个创意、每次改进都能直接转化为效益,积极性就会被点燃。”
此外,金川镍钴动力厂还定期开展技能培训与技术交流,助力员工掌握新技术、新工艺;通过AI预测系统引入“无废工厂”建设等智能化改造与绿色化转型规划,聚焦生产流程再优化、智能化改造再升级、全员创效再深化,不仅为员工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新赛道,全力拧紧了成本“螺丝”,跑出了创效“加速度”,更以压降固废处置费用等实招,为创效注入新动能,让一线员工成为创效主角。
从精细管理的“毫厘必争”到创新驱动的“颠覆突破”,再到全员创效的“星火燎原”。从管理层的战略布局到一线员工的细微创新,每个环节都彰显着“人人都是效益创造者”的文化基因。这种上下同欲的合力,或许正是企业穿越周期、行稳致远的核心密码。金川镍钴动力厂用实践证明,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,唯有以管理为基、以创新为翼,才能在危机中育新机、于变局中开新局。未来,随着优本创效工作向纵深推进,“效益引擎”必将以更强劲的动力输出,为集团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注入强劲发展势能。(金川集团新闻中心全媒体记者 郭雯玉 张海容)
NEWS ]article_adlist-->点击“阅读原文”了解更多金川动态来源丨金川集团新闻中心 金川镍钴动力厂
编辑丨吕林芳
责编丨田 鹏
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